第五屆 第一階段 日月光環保學術碩、博士論文獎助 17位入選

>

焦點訊息

>

首頁

消息及活動

第五屆 第一階段 日月光環保學術碩、博士論文獎助 17位入選

2019/02/23

第五屆日月光「環保學術碩、博士論文獎助」,經過嚴格評選,第一階段博士論文有3篇、碩士論文有14篇,共計17篇通過評選,2月21日先行頒發每位1萬元的獎助學金,預計今年11月完成最後審查通過,頒發餘額獎助學金。
 
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總監林浚南表示,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為鼓勵更多優秀人才,關心環保議題,進而提出解決辦法,2014年起舉辦「環保學術碩、博士論文獎助」,以支持學術發展,積極培養環保學術人才而設,得獎者都是大學中的菁英,他勉勵得獎者未來畢業後不論是在學術界、或是業界,都能不忘初衷,作為環保的實錢者,台灣土地是大家的,需要得獎者多付出心力,共同為維護環境而努力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細數日月光環保學術碩、博士論文獎助得獎論文包羅萬象,如台大環工所博士生官崇煜,以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系統為主軸,進行土壤復育、環境綠化、產生能源等多元功能研究,希望能將系統性的植物體持續資源化。
 
台大環工所環境規劃組博士生吳衍諭以「台灣政策環評制度流程改善分析-以台灣能源政策為例」的研究,突破原已熟悉的量化方法,改採用質性研究法跟數位利害關係人進行深入訪談,提出以區塊鏈為技術的創新商業循環模式。
 
國立成功大學環工所博士生陳緻紘「探討生物復育法處理在各介質中碳氫化合物之生物可及性」,以台灣沿海海域為範疇,馴養出當地海域的「油降解菌」,改革既有生育復育法、同時提高生物處理效率,並降低對當地族群生態的影響。
 
國立台科大機械工程所的謝佩服利用未活化過的咖啡來吸附臭氧,不但效果有一定水準,也讓咖啡渣的循環再利用多了一個理由,更是世界首創的新研究,研究成果不但可以直接用在需要降低臭氧濃度的環境中,也可以透過許多延伸的研究幫助某些產生臭氧的裝置,來降低其臭氧排放量,例如雷射印表機、靜電集塵器等以高壓放電方式運作的裝置。
 
國立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所的廖珮岑以「氣象因子如何影響赤腹鷹在東亞海洋遷徙線之遷徙策略」為題,提出的研究對遷徙性猛禽的保育相當重要,尤其面臨環境及環境變遷的嚴峻考驗,她提出相當寶貴的見解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生林君芳,碩土論文「風險社會中的風險溝通和知識生產:以雲林許厝分校遷校事件為例」以雲林縣橋頭國小許厝分校遷校事件做個案研究,希望從風險溝通與知識生產,找出對環境永續發展的理念對策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細數得獎者的研究項目,從咖啡渣的利用、到赤腹鷹遷徒,都成為碩、博士生研究對象,也有得獎者以雲林許厝分校遷校的社會矚目議題為研究對象,更有研究生從政策議題進行研究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日月光文教基金會從2014年起舉辦「環保學術碩、博士論文獎助」,以支持學術發展,積極培養環保學術人才,採取二階段審查,博士論文每名8萬元,碩士論文每名5萬元獎助學金。前四屆共計獎助59位碩、博士生,發出的獎助學金計334萬元。    
 

以上獲得此屆環保碩、博士獎助的共計17名,其中博士班同學有3名,分別是台灣大學環工所官崇煜、台灣大學環工所吳衍諭、成功大學環工所陳緻紘;碩士生計14名,分別是台灣大學環工所陳煜偈、台灣大學環工所葉馨翊、台灣大學環工所林俊龍、台灣大學化工所林玉堂、成功大學環工所呂宛慈、成功大學環工所潘家慶、成功大學環工所吳婕瑜、成功大學資源工程所吳羽千、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所劉芷昂、成功大學材料工程所李健豪、宜蘭大學環工所杜和益、政治大學國發所林君芳、嘉義大學森林暨資源研究所廖珮岑、台科大機械工程所謝佩服。
 

< Ba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