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公共建設檔案:農田水利篇 白冷圳-上集

>

公共建設

>

首頁

農田水利

台灣公共建設檔案:農田水利篇 白冷圳-上集

2020/05/21


台灣中部的大甲溪,有遷徙後定居的原住民發展出農耕漁獵生活,也有為鑿公路而來的新移民,不同族群的文明發展,仰賴著大甲溪豐沛水資源而起。

時光像溪流一樣不停歇,日治時期大規模水利開發計劃,也在大甲溪持續前進, 其中較具規模的埤圳,則是1928年興建的白冷圳。

白冷圳在當時是一項重大工程,擁有水利工程中的多種構造物,每當碰上山谷,必須建造隧道、水橋,可謂「遇山鑿隧 逢川造橋」,其中有隧道22座、水橋14座, 3座倒虹吸管、2座分水池及1座沉沙池等。

白冷圳引入大甲溪的水, 翻山越嶺來到新社台地, 展開綿密的灌溉系統,奠定了台灣半世紀的蔗糖基礎,新社人同心協力守護著這條活水命脈,水圳不因老舊而消失,滋潤著土地,也讓人們重新思考如何維護這堅實又脆弱的生命線。

 
繼續觀賞農田水利篇 台中市白冷圳(下集)。

< Back

你可能也喜歡